三胡故里
三胡故居原坐落于鹽都區鞍湖街道張本村張本莊蟒蛇河北岸。四合大院,東西長約42米,南北寬約32米,占地面積約4400平方米。有房屋25間,始建于民國初年。具體布局為:大門廳朝南,北面正堂屋3間,東側緊靠東門廳為小花園,院中東西兩側各有4間廂房,東廂房的東側建有書房、糧倉各3間,東北角建有3小間雜用房,另有廚房、浴室、廁所和存放大型農具用的敞圈。整體建筑均為清代風格,青磚小瓦,木梁5柱,木板隔山。客廳、廂房均有走廊,紅漆木柱,雕花落地,格扇門窗。門廳及堂屋門頭鑲嵌著圖案各異、雕工精細的磚刻。院內除有一方小花園外,還植有銀杏、紫薇、翠竹等樹木花草,廂房前擺有幾口荷花缸。大院外正門廳前面有一條公用巷道,張本莊人稱“中巷”。
胡喬木之父胡啟東先生,早年跟隨孫中山投身民主革命。辛亥革命后,曾連任國會議員。原故居中的客廳是當年國民政府撥款為啟東先生所建。后隨胡啟東先生政治地位和經濟條件的改變,使故居的建筑逐步擴展。
抗戰時期,日軍占領鹽城后,在緊挨胡家大院西圍墻修筑碉堡。1942年,抗日地方武裝攻陷并拆除了敵碉堡和土圩子等工事,同時拆除了張本莊主要房屋176間。啟東先生的大院只保留了大門廳和客廳及東北角的3間雜用房,其余均成殘垣斷壁。1946年土改時,胡啟東將所有田產主動獻出,除3間雜用房留作公用外,均分給了農戶。
現存的3間雜用房長9.6米,寬4.76米,建筑面積46平方米。一度曾作大隊部、診所、幼兒班之用。1990年、1993年曾兩次修繕,作為胡喬木故居保護。2001年2月,鹽城市人民政府明確為文物保護單位。1988年,胡喬木資助、捐贈圖書,并親筆題寫的“鹽城市郊區張本小學‘六一’圖書館”亦設此內。